浏览:730次
2024/03/12发布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焦点。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广东实践中,来自中山的制造企业,是不可忽视的一支生力军。对于这座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全省前列的传统制造城市来说,新型工业化之路要如何走好走实?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市市长肖展欣表示,中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坚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努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张梓望 摄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传统工业城市,中山工业门类齐全、配套完善,制造业基础比较扎实,拥有3个千亿级、7个百亿级产业集群。肖展欣表示,近年来,中山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深入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提高中山制造的“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
一方面,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深度改造升级,“以新提质”,用科技改造现有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我们深刻认识到,技术改造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必须以更大的力度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肖展欣透露,中山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安排50亿元财政资金,着力解决企业“不愿改、不敢改、不会改”的问题。2023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长53.2%,居全省第三。调查显示,中山重点工业企业通过实施技术改造,生产效率和产品优良率明显提升。接下来,中山将持续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扎实做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家电、家具、灯饰、服装等重点产业集群数字化改造,建设一批行业数字化服务平台,推动1000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超600家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今年2月,中山市出台科技创新强市十五条,围绕企业创新主体、科技产业载体、科研机构、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科技人才及区域创新合作等七大方面,提出15项具体措施,促进企业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同时,中山正密切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相关领域颠覆性、前沿性技术,全力支持相关企业、项目及重点实验室加快建设,力争成为科技产业创新策源地。比如,在健康医药产业方面,中山在1994年就创建了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培育和引进了一大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品牌产品和创新型企业,中山以此为基础已培育形成产值超350亿元的健康医药产业集群。
肖展欣介绍,接下来,中山将进一步发挥产业优势,通过推动国家健康基地扩区提质,加快中山生命科学园二期等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以创新驱动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跃升。
信息来源:中山市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