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城看当家|中山:以“工改”刷新亩均效益“天花板”

浏览:499次

2023/06/20发布

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珠三角九城怎么干?

近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推出22条政策,保障制造业当家战略高效有序实施。这是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制造强省建设工作的具体行动方案和施工图。广东要推动加快实现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跨越。

工业上楼、5.0产业新空间……“制造业当家22条”中的一个个新名词、新举措正在珠三角上演。珠三角九城正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吹响制造业提质增效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从即日起,南方+推出“九城看当家”系列报道。在中山,我们重点关注“工改”如何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创亩均效益新高。

 

近日,位于中山西北部的小榄镇跃龙南路旁,历经近2年的合二工业园近日打下了第一根桩——过去分布90栋低矮锌铁棚的地块将建起10栋高标准厂房,容积率从1.0提升至3.5。就在同一天,40多公里外的神湾镇内,外沙科创城一期项目全线封顶,未来这一园区的亩产效益将提升数十倍。

近日,位于中山西北部的小榄镇跃龙南路旁,历经近2年的合二工业园近日打下了第一根桩。

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从“摊大饼”园区到高标准厂房,珠三角工业园正在发生一场土地资源再配置的“土地变革”,亩均效益被提升到新的高度。近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提出实施“粤产粤优”亩均效益资源配置改革,意味着科技、人才、资金、土地、数据等要素资源将被推动向制造业集中配置。

“亩均论英雄”的时代全面到来。在珠江西岸,一场涉及23镇街,超10万亩低效工业园的“土地变革”正在推进。在这个开发强度近40%的传统工业城市,土地碎片化、低效化利用是长期桎梏企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大部分镇街已经到了“无地可用”的地步,在全市层面推动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是一次必然的历史选择,也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

近一年多来,中山已腾挪出1.9万亩产业空间,为制造业发展带来了新动能。据不完全统计,改造后的新园区,大部分产值提升了5-10倍,有的甚至提升数十倍。

6月初,站在小榄镇合二工业园正在施工的连片空地上,李有枝翘首以盼。他的企业——中山向荣脚轮制造有限公司(下称“向荣脚轮”)已预先在此租下了面积达数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过去集群化效果不显著、产品低端的脚轮产业,也将在这里打造全新的智能脚轮产业园。李有枝信心满满,计划在新厂房里完成企业的智能化改造。

中山市小榄镇广成路工业园项目。

事实上,小榄脚轮产业的发展历程,在过去的中山很普遍。统计显示,中山工业用地亩均效益,还不及珠海、东莞等城市的1/3。

长期以来,堆满杂物、空间狭小的单层锌铁棚是中山制造业企业的“主阵地”,“小作坊”般的厂房使得企业难以施展拳脚,企业继续留下的动力受挫。

与其放任传统产业“简单退出”带来制造业空心化等风险,不如主动出击——中山选择用“工改”焕发传统产业活力。

去年1月,中山开启了对数十万亩低效工业用地实施改造升级,逐步破解“空间瓶颈”这一历史性、结构性问题。借助低效工业园改造,企业面临的诸多历史性问题得以解决,中山制造业迈向两个层面的“数字跃迁”:

一方面,制造业的产值数额的“狂飙”。厂房升级带来生产线的扩充、效率的提升,企业产值成倍甚至数十倍增长,亩产从百万级向千万级迈进。

另一方面,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在“跃升”。前不久,首个搬进中山黄圃大岑村千亩连片“工改”地块的“雪乐电器”,告别了昔日的锌铁棚,将打造亩产超1200万元的家电智能制造基地。可见,“工改”被当作一次转型升级的机遇,企业借此机会购置新设备、投资新项目、融入新业态,铁皮棚摇身变为“数字工厂”。

首个搬进中山黄圃大岑村千亩连片“工改”地块的“雪乐电器”将打造亩产超1200万元的家电智能制造基地。

聚合新变

从“散装”工业园到智造“大本营”

一年前,广东诚艺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流猛还在为整合多个破碎地块的产权而奔波、与产权人谈判。如今,他刚刚为公司开发的外沙科创城一期项目浇筑了全线封顶前的最后一块水泥。项目完成了100%的招商工作,入驻的51家企业来自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智造相关产业,包括了9家规上企业。

不只是低产低效,中山还存在严峻的土地碎片化问题,且大部分土地产权在私人(企)手中,制造业企业形成了长期的“小散乱”局面,零散而局促的空间使得难以形成产业头部企业,先进制造业补链延链强链进展迟缓。

“单一主体归宗”改造模式应运而生——将上百亩连片土地上的多个权利人权益转至一家公司并重新开发,实现了对“散装”工业区的“打包”处理。

于中山而言,“工改”成了强化产业集聚、打造智造“大本营”的推手,全市十大主题产业园内的低效用地成为优先解决的对象。位于中山东部翠亨新区的清洁能源主题产业园可见一斑。

中山火炬开发区联速两岸科创园项目。

在今年1月1日与明阳集团签下150亿元的项目后,中山用3个月的时间,为明阳电气增资扩产项目在清洁能源主题产业园内腾出了一块空地。利用这块地,明阳电气将形成中高压智能电气产业链,引入清洁能源上下游产业,打造智能电气装备和氢能两大产业集群。

湾区扩大产业空间热潮。  南方+ 文海燕 制图

湾区扩大产业空间热潮。  南方+ 文海燕 制图

与此同时,“商、住改工”另辟蹊径,中山全市超5000亩商、住用地转变为产业用地。全国知名公司松伟灯饰便是最近的一家受益企业。在灯都古镇镇的一处连片“住改工”地块上,松伟灯饰的增资扩产项目启动建设,公司总经理助理刘银芳满怀信心:“我们终于可以正式推进公司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了。”

产业新局

扶持政策“全家桶”促企业升级

转型升级的背后,是一家家制造企业摒弃了“小富即安”的观念,作出了自我革新的决心。这份决心,也来自政策红利的加持。

前几日,中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组企业名单,“上榜”的企业都获得了在参与“工改”期间的搬迁腾挪租金补助。这样的补助,中山在去年已经发放了1300多万元。

中山市捷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拿到补贴的企业。在去年参与“工改”后,公司放弃了原先灯饰玻璃的生产,转向智能锁钢化玻璃面板业务。“‘工改’的政策让我们更有动力推动业务转型。”公司总经理林星星指着厂房两侧的空余空间说,“我们的设备从过去锌铁棚里的3台增加到了现在的十几台,今年打算再添置1000多万元的设备,就放在这里。”

除了租金补贴,中山为“工改”企业出台了工业物业分割销售、整合改造奖励、亩均贡献阶梯式奖励等政策,堪称政策“全家桶”。以亩均贡献阶梯式奖励为例,企业的亩均贡献越高,每亩土地可获得的奖励便越高,且上不封顶。

位于中山市东凤镇的潘富华“工改”项目完成封顶。

“‘工改’的政策与我们公司的想法一拍即合。”2022年初,广东金焱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建华正为公司受到的冲击一筹莫展,发现“工改”出台了系列政策,“公司建设共性产业园的规划有了落地的机会。”前几天,金焱高端表面处理环保共性产业园一期项目封顶。有了工业物业分割销售政策的支持,园区已经对接了多家高端表面处理企业洽谈入驻,全部投产的园区,亩产预计可超1000万元。

除了“工改”领域,中山此前在全省率先出台“商、住改工”支持政策,对原“工改商、住”申请调回工业用地的情形给予补贴。“政策出台后,好几个地权人立刻联系了我们,希望通过‘商、住改工’融入我们镇的智能家电产业集群。”中山市南头镇工改专班相关负责人说。

专家观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

以存量改革调整释放转型动力

“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园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发展初期土地利用效率很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缺乏土地资源会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所以,推动存量土地和其他资源要素调整成为改革攻坚克难的关键环节。“让过去粗放式发展时期被低效率占用的土地资源,为高质量发展时期制造业转型升级项目腾挪出发展空间。”

张燕生认为,不同于增量改革,像中山“工改”这样的土地和资源存量改革,必然会动到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奶酪”,必然会涉及复杂的产权关系。“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石,而‘工改’不但要推动土地资源的重新配置,还要推动所有制关系的调整。”他指出,这场改革调整将为数字化智能化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土地发展空间。尤其在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多方协调、目标一致的条件下,土地存量改革调整腾出一些大面积整块土地,将有条件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支柱产业集群落地发展,将有条件吸引研发强度高、创新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链主企业进驻,毫无疑问会推动城市更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

“珠三角地区有很多城市面临着和中山相类似的问题。”张燕生举例,例如东莞近年来也打造了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华为和OPPO的研发中心等等,“但东莞起家所依赖的加工贸易下一步该怎么转型,如何通过存量改革调整释放转型动力,也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

张燕生表示,中山曾出现了很多“明星镇”,但转型升级面对一些新阻力,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还没有被释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中山通过“工改”的土地存量改革,来植入高质量发展的要素和资源,最核心的是,通过“工改”形成一个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体制机制。

“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粤产粤优’,要解决的是内生增长动力问题。”张燕生提出,一方面,用市场机制来解决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提高经济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解决不平衡发展的矛盾、解决不公平发展问题。广东要做到这两手都抓、两手都硬,这需要以问题导向来解决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对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和障碍。

数读中山“工改”。 南方+ 陈少宏 制图

【统筹】何山 罗丽娟

【文字】南方+记者 陈少宏 曾艳春

【图片】资料图

【制图】南方+记者 陈少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