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企业“升级”,中山“工改”做对了什么?城市改革的决心,让外界看到了发展的信心

浏览:409次

2023/06/10发布

       最近,中山有这么件事值得关注:从中山走出去的上市公司欧普照明“回家”了。这是近3个月来,又一“回归”中山的上市公司。此前,全球行业巨头“建华控股”也对外宣布,将在中山落地建华供应链管理项目。

  企业回归,是市场的选择,更是营商环境改革的胜利。这其中,“工改”所腾挪出的产业空间功不可没。

  本期《宏论“工改”》将聚焦: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方面,中山“工改”做对了什么?

  对产业布局的引导

  产业转型升级,有两篇“文章”要做:传统产业的就地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这其中的空间布局,就是中山“工改”的发力点。

  中山“工改”很早就提出了与十大主题产业园建设相结合的思路,也就是说,“工改”除了要解决“点”上的企业发展空间问题,还要更多地回答“面”上的产城空间布局问题。

  比如最近黄圃镇大岑村通过“工改”整备出的“巨无霸”千亩连片土地,瞄准的就是家电产业集群基础,为“十大主题产业园”之一的智能家电产业园供地。

  只要是重点产业集群片区内的低效工业用地,“工改”就优先解决掉它们。

  对企业升级的鼓励

  除了“拆、建、招”,“工改”还有“奖”和“安”。

  神湾镇的外沙科创城项目当初在推进“单一主体归宗”时异常困难,但最终该项目也获得了来自政府奖励的近1000万元的整合改造奖励。而且针对亩均产值、贷款贴息、搬迁腾挪等等,“工改”出台的政策,都会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扶持。

  此外,中山目前有上百个腾挪安置载体供“工改”企业落脚,光是去年就安置了400多家优质企业,留住了许多因缺乏空间而徘徊的企业。

  对产业链的强化、补充

  例如,明阳电气用“工改”出来的地块入驻清洁能源主题产业园,中山的新能源产业的头部将被进一步强化。

  “工改”在为接近200家本地企业解决增资扩产难题同时,也新招引了近140个企业新项目,所涉及的产业链也将更强、更完善。

  对营商环境的改写

  “工改”改出了什么?除了土地空间,还有“软环境”。

  为了抓住深中通道明年通车这个机遇,中山“工改”除了已经腾出了超1.8万亩的工业用地这样的“硬环境”,在企业服务上也下了不少功夫:比如,在一轮轮的审批提速改革下,一个“工改”项目的审批步骤直接被砍掉了一半,效率提升了7.5倍。

  此外,企业选地,有“看地云”推荐;企业咨询政策,有上门解读;企业用地手续不全,用政策帮助完善手续……

  从这个维度来看,“工改”是中山营商环境改革十分关键的一笔。

  2022年,中山登记注册的经营主体达到57.83万户,同比增长12.54%,增速居全省第4位。到今年5月底,单是制造业经营主体就达12.58万户,较2021年底,即“工改”前,增长了11.17%。并且,“工改”对中山今年一季度的工业投资贡献率达14.5%。

  这说明,中山“工改”一年多来,市场活力是上升的。这也是欧普照明、建华控股等企业回归的重要原因:城市改革的决心,让外界看到了发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