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571次
2022/11/24发布
党的二十大举旗定向、凝心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近日,板芙镇党委书记闫东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板芙镇通过领导带头学、骨干推动学、群众跟进学的思路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引领全镇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自信自强、奋发拼搏,开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探索“板芙实践”、展现“板芙担当”、贡献“板芙力量”。
▲闫东平接受记者采访。记者 缪晓剑 摄
01
夯实基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闫东平认为,板芙镇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夯实基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打造万亩平台,构筑千亿集群。实施智装园提质工程,全面完善园区环境、交通路网、基础设施等条件,加大省级工业园申报力度,力争成功申报智装园为省级工业园区,增强园区承载力、发展力;启动智装园二期项目,加快推进3000多亩工业用地整备,一二期联动打造万亩级现代主题产业园,力争成为万亩智能制造示范园区和珠江口西岸高端产业集聚区。深入对接深圳“20+8”产业集群,依托“一体两翼”招商网络,积极开展选好商、招大商、引强商,主动承接优质产业外溢,着力招引一批产业链条长、发展前景好、上下关联大的龙头项目,推动产业筑链补链强链,努力打造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
二是加强企业培育,促进产业转型。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以“制造+服务”“制造+技术”等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力争打造益达服装、洋紫荆油墨为市级“智改数转”标杆企业。实施“五个倍增计划”,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创造自主品牌,力争未来五年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均翻一番。
三是发展第三产业,推动三产融合。坚持规划先行,按照“城市化”标准,加快推进105国道两侧立面靓化工程、板芙大道改造工程等,谋划建设沿105国道现代商贸集聚带。以市“大交通”建设为抓手,谋划启动滨河路、中环路支线、创业路跨岐江河大桥建设等,贯通板芙东西大动脉,构建“外联内畅”立体交通网络,推动河西、河东双向流动,撬动河西丰富资源,加快“走出去”步伐。保护性开发西江大堤板芙段,依托板芙特色山水自然风光、人文历史资源、精美河鲜小吃等优势资源,持续打响里溪党员教育基地、金钟山郊野公园、十三顷水闸等文旅品牌,擦亮“山水板芙”名片,全域推进文旅、农旅融合,发展壮大旅游经济。
▲板芙镇里溪村稻田景色。记者 缪晓剑 摄
闫东平说,未达标水体、低效工业园是中山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必须跨越的两座大山,唯有发扬斗争精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才能啃下“硬骨头”、扫清“拦路虎”,推动中山发展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板芙将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作为今年的“头号工程”,坚持每周一例会、每周一调度,蹄疾步稳推动“工改”。今年以来,累计清拆低效用地20宗,拆除整理373亩,完成年度任务约99.4%;动工项目7个,用地面积约521亩。坚持“大兵团作战”和“小部队攻坚”齐头并进,始终保持治水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截至目前,纳入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范围的21条河涌全部进场施工,累计新建管网63.1公里,完成率约50%;成功探索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支管入户、户厕改造“三位一体”并行推进模式,为全市治水提供“板芙经验”。
闫东平表示,板芙镇将力争在产业空间上再造一个新板芙、在城市形态上再塑一个新板芙。
02
拧成一股绳朝着共同目标前进
闫东平认为,板芙镇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夯实基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闫东平说,板芙镇将严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团结奋斗、勇于自我革命,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打造一支能攻坚、敢担当、善作为的干事创业“板芙铁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山水板芙、智造新城”。
▲板芙镇2022年度第五批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项目动工拆除活动现场。记者 缪晓剑 摄
一是转作风。持续深化“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大兴以上率下、主动学习、务实实干、改革创新、担当作为、勤政廉洁之风,坚决扭转重说轻干、形式主义、留迹不留心等歪风邪气,推动党员干部凭“硬作风”练“硬本事”啃“硬骨头”,攻坚克难迎难而上、奋勇争先争创一流,努力在建平台、招大商、优环境、治恶水、破瓶颈等重点工作中再出发、开新局。
二是严管理。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和约谈、通报“利器”作用,鼓励“争先进位”、倡导“走在前列”、批评“甘居中游”、问责“常居后位”,树立鲜明选人用人正确导向,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躺平”者让贤;完善容错免责机制,坚决扭转“不做不错、做多错多”的逆向惩罚现象,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让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轻装上阵、脱颖而出。
三是建机制。建立健全“导师制”“双向选择”、干部能上能下等机制,加强党员干部平常教育、日常培训、经常学习,强化年轻干部发现选拔、墩苗培养和实践历练,不断提高攻坚能力、斗争本领、服务水平;持续完善村级纪检组织和监督联络等制度,充分发挥审计、信访、财政等监督作用,全面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一体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干事创业的社会环境。